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快讯 > 正文

坚持7年传承手工挂面“老手艺” 他的心愿是带大家一起致富

2023-08-29 16:00:17 中工网

他的心愿是带大家一起致富(主题)


(相关资料图)

三秦都市报记者 谢斌

从凌晨3时起来和面,开始忙碌一直持续到中午,为传承手工挂面这项技艺,51岁的孙福会坚持了7年。进入9月后,手工挂面便逐渐迎来了生产旺季,如何把“老把式”传承下去,带大家一起致富成为他最大的心愿。

手工挂面要经历20多道工序

孙家村,是距离陕西西安阎良主城区最远的一个村子,今年51岁的孙福会家就在这里。凌晨3时起来和面,再把揉好的面搓成手指粗的长条盘在盆里,之后上签子醒面的时候,已经是上午8时了。

晴好的天气,中午1时开始吊面,晒干后,收面的时间在下午5时,切割后进行包装就算完成了。孙福会曾经算过,他做的这种手工挂面,一共要经历20多道工序。

孙福会说,在他的记忆里,40多年前,手工挂面在村里是一个颇具名气的产业。那时是外地人带来的手艺,因为筋道好吃很快就打出了当地品牌,村民们依靠做挂面富裕起来。只是随着机器面条的兴起,手工挂面根本卖不上价位而逐渐没落。

为了学手艺 夫妻俩没少折腾

7年前,孙福会最初是跟着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学手艺,这位老人被称为这项技艺唯一的“高把式”,之所以叫唯一,那是因为会做挂面的人都陆续离世,这项技艺也没有传承人。

“我跟着学了一年也没学出来。”尽管老人全力以赴在教,但在最后吊面的环节却总是失败,3米多高的架子,面条吊到一半就会断掉。“现在的麦子和过去的不一样,现在的温度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孙福会这样解释失败的原因。

吊一次失败一次,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体验?孙福会的妻子记得,别说是吊面,那时候只要一听说和面她就想掉眼泪。坏了的面条,孙福会趁着晚上拿出去偷偷扔掉,回到家就坐在屋里发愣,妻子也不知道怎么安慰。

“再吊五架面,不按照老师说的来,如果再失败了,就说明咱们继承不了这个技艺。”孙福会用这样的方式再给自己机会。妻子看看丈夫点了点头。

调整方法,记录好各种数据,五架面里最终成功了两架。看着3.7米高的架子上的面条,用手拽着被成功吊起来的面,夫妻俩捧着记录的数据有点“忘乎所以”。

挂面质量好 引来商业投资

其实成功后再回头看之前的经历,可能什么都是一种必要的储备。在做挂面之前,孙福会其实做过很多工作,初中毕业辍学后他就开始打工,从木工厨师到种瓜卖菜,从小贩生意到开车拉货,最后孙福会和妻子在村里开了一个小超市,生意还是很不错的。

“我的面,煮好了放5分钟也不会坨。”孙福会说,他的手工挂面成功申请了区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去年开始,因为挂面质量好,已经引来了商业投资,还有人愿意投资建厂,但毕竟自己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一天只能生产二三十斤挂面,而对方规划的是一个上千万元的产业项目,如何带大家一起致富才是他的最大心愿。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