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后白内障找上门 青岛眼科医院精准矫正破视力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半岛网3月25日讯(记者 孙贴静 实习生 王春瑜)近日,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年近60岁的张先生因为白内障病情来到北部院区吴晓明院长门诊,他最近几年的视力不断下降,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仅为0.2,结合检查情况,吴院长建议他尽快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但张先生特殊的地方在于,大约30年前因为高度近视接受过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而且角膜地形图检查显示还有180度的角膜散光,这让他的角膜形态异于常人。
据了解,张先生年轻时高度近视,为了改善视力,选择了当时还少有人做的近视手术,手术方式是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术后视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作为早期近视手术的体验者,受当时技术的限制,也给他现在的治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虽然这种手术方式早已被淘汰,但如今的病情让大夫需要重新面对早年手术带来的影响。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最早见于19世纪末期的眼科文献,1974年~1979年前苏联Fyodorov对这一手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在世界各地发展较快,我国1978年开始应用,国内部分医院开展了此类手术。该手术的原理是用钻石刀在角膜的前表面旁中心区及周边区作深层的放射状层间切开,使眼压作用减弱,从而使角膜的中央部分变得扁平,降低其屈光力,近视状态随之减少或完全被矫正。该手术早期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手段,还不够完善,预测性差,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等影响远期疗效。随着医疗设备的进步及诊疗技术的发展,如今RK手术早已被淘汰,目前广泛应用的近视激光手术、晶体植入手术等无论从矫正精准度、术后视觉质量、手术安全性、远期效果上来看早已步入新阶段,更精确、更安全、更舒适,术后恢复更快,也受到越来越多近视群体的认可。
我国近视群体庞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角膜屈光手术来摆脱眼镜。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早期接受近视手术的群体,如今也面临着白内障手术。面对此类患者,用常规方法计算角膜屈光术后患者人工晶状度数,准确性往往较普通患者低,甚至出现严重的屈光误差。因此,角膜屈光术后患者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是一大难题。多年来,结合临床诊疗经验,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的计算方法,术前通过不同计算公式对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吴晓明院长介绍,患者角膜的散光普通检查难以发现,使用角膜地形图可以直观的看到在较小范围内散光度数较大,且比较规则,因此建议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若不植入散光晶体,术后视力提高有限。前不久,张先生在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接受了左眼白内障手术并植入了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第一天,患者左眼视力就达到了0.8,综合验光检查仅残余50度散光。患者对术后的视力十分满意,并希望尽快完成另一只眼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