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做足准备最大限度降低“二阳”焦虑
(资料图片)
关末
近日,不少网友晒出呈阳性的抗原图片,称自己或家人“二阳”了。一时间,相关话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随着各地相继平稳度过感染高峰期,新冠病毒也一度淡出公众视线。但曾经的“中招”经历,还是给许多人留下了“痛感”,以至于一有“二阳”消息出现,大家依然有些担心。对此,关键是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保持平常心态,避免过度惶恐。
一来,眼下流行毒株在国内并未成势。近期,由于XBB.1.16变异株在亚洲部分国家广泛流行,我国相关输入病例有所增加。据统计,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0日,我国共监测到42例XBB.1.16变异株。但本土病例中XBB.1.16仍维持极低水平,未形成传播优势。特别是对已经在去年12月、今年1月感染过的人群,体内抗体还处在较高水平,二次感染风险不大。
其二,应对举措和社会心态都更加成熟。从发布“新十条”算起,我们国家用了不到2个月就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公共应急水平,到医疗手段、资源配置,都得到了充分历练与提升。而共同经历感染高峰后,公众对病毒变化趋势的认知也更加理性。正如网友评论的,“如果真感染了就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可以说,在舆论的整体感知上,整个社会对新冠病毒已实现了有效脱敏。
当然,不恐慌不等于不在乎,不焦虑不代表不防范。有专家指出,目前仍处于“首阳”填空期。也就是说,没有感染过的、没有打疫苗的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还是存在较大感染风险。特别是“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人员流动聚集大幅增加,重点人群更要保持良好习惯、做好健康监测、积极接种疫苗,尽量少去人流拥挤、空气流通性不好的地方。就拿戴口罩来说,很多地方已明确“不强制”,但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判断。若是在较为拥挤的公共交通上、在人员密集复杂的景区里,还是做好防护、注意卫生才更安全。
应对“二阳”,个人“多加小心”之外,同样有赖于公共治理能力的继续提升。必须看到,新冠病毒并没有消失,仍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程度地流行,未来变化走向还有不确定性。就国际经验及病毒传播规律而言,在感染高峰之后,通常都会出现多轮小规模感染。而随着时间推移,感染后体内抗体水平也会有所下降。着眼于更多人更长久的安全健康,方方面面都要做好准备,发挥过往经验,针对性地盯紧此前买药难就医难等现实问题,提前做好储备,及时科普提示。总之,把问题想在前头,把功夫下在平时,方能让疾控和医疗资源成为大家心里最托底的存在。
理性认知,科学判断,精准施策,始终是我们迎击病毒传播的基本遵循,也将是我们应对各种潜在风险的有效法宝。对于可能的“二阳”波动,保持平常心,做好分内事,我们一定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守护好繁荣火热的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