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绝,必有乱结,家 全球快看点
(资料图)
家-给一个在动乱中失掉家的人
小小的蜗牛
带着他小小的家世界是这样广大
而他没有占有一寸土地
除了这小小的家
他再没有什么了--这小小的家
他自己血肉的一部分
像他自己那样地小,那样地轻微那样地容易受到攻击这小小的家,谁知道哪一天会遭到毁灭……
果然,残暴者出于一时高兴
一时高兴而异想天开
或许仅仅是为了消遣:下了毒手小小的蜗牛的家成了碎片
凄凉地,瑟缩着
在天光里,裸露了他软弱的身体蹒跚着,那上面布满伤痕
这垂危的流浪者,真正一无所有了
一颗砂子可以伤害他
一片草叶对他也太锋利了
一道道堆叠起来的伤痕,也许多少会给他增添一点自卫力量
人们常说:家是一种负担现在,他该感到轻快了吧
谁知道呢?可能,习惯于轻快并不比习惯于沉重容易……
1979年夏末
【作意】
通过失家之痛,揭露动乱年代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作法】
通篇以蜗牛为喻。前三节描写蜗牛以自己的血肉构成小小的家,与世无争,与人无害。第四节写残暴者对这样的家也不放过,下了毒手。五、六两节极力写失家之痛,末节是带有哲理性的概括:家常是一种负担,而失去家的“轻快”却是更沉重的负担。
【鉴赏】
人不能没有家。家是亲切、温暖、幸福的象征。然而在动乱年代,成千上万的人却失去了家。本诗就是对这一历史悲剧所作的诗的概括。
全诗以蜗牛为譬喻,因为就家而言,蜗牛是最无负于世界的生物之一。它的家就背负在自己身上,以自己的血肉构成,不占有一寸土地,无求于人更无害于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轻微的存在,仍然逃不出在残暴者手下毁灭的命运。
于是,蜗牛成了真正一无所有的垂危的流浪者,软弱的身体裸露在天光里,凄凉地瑟缩着蹒跚着。“一颗砂子可以伤害他/一片草叶对他也太锋利了”。没有亲身经历失家之痛的人,是写不出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来的。
诗人继续向深处发掘:家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失去了家,是否感到轻快了呢?诗人回答说:“谁知道呢?习惯于轻快/并不比习惯于沉重容易”。
彭燕郊的诗,一贯以轻快而又从容、思深而又意沉并舒展自如见称。而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却是沉重的。一无所有固然轻快,那却是磐石般的轻快,因为失去了不该失去的一切。
【补充说明】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是作者沉默了二十多年后第一首得以公开发表的诗。由此可以想见诗人一向轻快的笔触为什么会变得沉重起来。评论家刘勇谈本诗时指出:“由生活表象渗入生活底蕴,以浅显的喻意揭示丰富的历史内涵,透过偶然的发现树立广泛的生活象征,是这首感发力量的极致所在。”